【摘 要】 目的 探討漸進式壓力長襪預防外科手術後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152利外科手術時間≥2H的患者隨機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各76例。2組均採用常規預防措施,試驗組術中和術後加用漸進式壓力長襪。比較術後2天、7天和10天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情況。結果 試驗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明顯低於對对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術中和術後應用漸進式壓力長襪能安全有效地預防外科手術後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靜脈腔内不正常的凝結,阻塞靜脈管腔,導致靜脈回流障礙。國外報導,外科手術後DVT的發生率為30%~50%。下肢深静脈血栓的發生率與手術持續時間呈正比,1~2H内的發生率為10%~20%,2~3H内的發生率約為40%。研究表明,DVT與肺栓塞(PE)密切相關,近乎50%近端DVT患者存在無症狀PE,同時80%的PE患者被發現患有DVT(包括無症狀DVT)。DVT的高發病率和其隱匿性的危害,促使人們認識到預防DVT的重要性。長期以來,臨床常採用抬高患肢和術後早期活動作為預防DVT的常規預防方法,但其效果並不理想。我們採用常規預防方法加用漸進式壓力長襪(GCS)預防DVT,療效較好,報導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月~2011年3月我院外科行胃癌、肝癌、結腸癌、直腸癌和胰腺癌手術時間≥2H的患者152例。剔除標準:(1)合併其他周圍血管疾病的患者;(2)嚴重外周神經病變的患者;(3)局部皮膚或軟組織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76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對照組採用常規預防措施:術後抬高下肢20∘~30∘以促進血液回流;早期為患者翻身,鼓勵其開展床上活动,如深呼吸、有效咳嗽及足、趾的經常主動活動和屈伸下肢等,以減少靜脈血瘀滯。患者應盡早下床活動,一般於術後2~3天可在床邊坐起、叩背、活動四肢;術後4~5天床邊站立,每天3~4次,每次5分鐘;術後5~6天下床扶床行走,每次5min,每天2~3次,其後循序漸進,逐漸增加活動量。(2)試驗組採用常規預措施外加用。從術中開始,根據患者小腿的粗細,選擇適合的GCS,早晨起床後穿著,夜間休息時脱下,使用時間為5~7天。彈力襪壓力:踝部壓力大約為18mm Hg(1mm Hg=0.133kPa)、小腿中部14 mm Hg、大腿上部8 mm Hg。比較2組患者術後 2天、7天及10天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情況。
1.3 統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採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試驗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明顯低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3 討 論
靜脈壁損傷、血流治緩和高凝狀態是導致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大主要因素。外科術前準備常囑患者禁食、禁水、灌腸並行胃腸減壓,如補水不足常致患者處於血容量不足狀態,致使血液濃縮,繼而導致血液高凝狀態;手術過程中長時間仰臥、術中制動均會使下肢靜脈血流流慢、淤滯;手術麻醉導致周圍血管擴張,肌肉麻痹、張力減退,泵血功能減退,靜脈回減少、鬱滯。手術創傷使組織因子釋放直接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統,出現高凝狀態或血栓形成;創傷導致組織水腫引起靜脈回流障礙,進一步激活凝血系統而形成血栓;惡性腫瘤分泌癌性促凝活性物質,導致腫瘤患者血液系統異常激活,易發生DVT。同時惡性腫瘤還分泌纖溶活性抑制物,使血液中纖溶系統性下降,不能及時有效溶解血栓中的纖維蛋白,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另外,惡性腫瘤整流高代謝產物腺苷二磷酸(ADP),引起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是DVT形成的另一個原因。從本結果來看,本組患者DVT大多發生於手術後1~2天,因此筆者認為預防術後DVT應從術中開始,GCS能安全、有效地預防術後下肢DVT的形成。另外,對照組中,術後7天仍有4例患者發生下肢DVT,均是老年患者,術後恢復慢、卧床 時間長、主動活動少,預防性GCS使用時間應適當延長。
選用低壓預防型GCS,踝部壓力18mm Hg,漸次向上遞減,符合國際標準的醫學壓力梯度,通過收縮小腿肌肉對血管腔加壓,促使靜脈血液回流心臟,確保下肢靜脈血液的良好循環,防止下肢靜脈淤血,減輕術後引起的血液黏稠度和回流受阻;通過降低及阻止深靜脈擴張,保護血管内膜不受損傷,阻止組織因子釋放,從而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本結果顯示,試驗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低於對照組(P<0.05)。總之,GCS能安全、有效地預防外科手術後DVT的形成。